松茅山摩崖题刻是自流井现存为数不多的石刻,位于自流井釜溪河畔松茂山,为自贡市佛学社于1946年镌刻,题刻坐西南向东北,分布面积80平方米,宽19.35米,高4.1米。石刻用楷书横排阴刻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大字,字径高3.1米,宽3.05米。落款为“太应敬书(铃印),民国丙戌自贡市佛学社。”
从簸米湾隧道口沿着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向法藏寺前行100米,左边山崖上的几个大字苍劲有力,这就是松茅山石刻。
步道边有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石刻的简介
由于摩崖题刻前的树木成林,也很难一睹其全貌,只能沿着步道到崖前近距离一探!
摩崖题刻前的石板步道
由于石板步道并不宽阔,横排阴刻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大字,抵近后更难识庐山真面目。
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其字径高3.1米、宽3.05米的大字,更显其题刻得苍劲有力。
松茅山摩崖题刻宽19.35米,高4.1米。石刻用楷书横排阴刻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大字,字径高3.1米,宽3.05米。落款为“太应敬书(铃印),民国丙戌自贡市佛学社。”题字为太虚法师应自贡佛学社之请而书,荣县佛学人士黄书云为此作跋语(今已佚)。
松茅山摩崖题刻落款为“太应敬书”字径高0.7米,宽0.55米。“民国丙戌自贡市佛学社”字径高0.21米,宽0.24米。
太虚法师,法名唯心,字太虚,号华子、缙云老人。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,著名高僧。早在民国二十七年(1938)法师曾来自贡,并赋古体诗一首:“水火交为用,天然此独奇!巧窥流井妙,凉纳釜溪宜。市政敷新制,鹾闻拾古遗。欣逢东道主,客路忘崎岖。”法师一诗一书,足见与自贡颇有缘分。
摩崖题刻前原来有一个观景平台,现在似乎年久失修已荒废。
前后徘徊步道,勉强来一张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大字的全貌!
松茅山摩崖题刻保存较为完整,不仅是自流井现存为数不多的石刻,也是釜溪河畔少有的石刻,对于研究釜溪河流域的历史、文化和宗教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(作者:痛快苦旅)
编辑:李翔